人民治水 淮河印迹——淮河入海水道工程

发布时间:2023-11-17 09:03 来源:淮河水利 作者: 责任编辑:巫梓婷 浏览次数:

2023年1月,水利部公布117项“人民治水·百年功绩”治水工程项目,淮河流域共有15项工程入选,前后跨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每一个时期。为展示1921年至2021年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流域人民治水兴水的生动实践、伟大成就,《故事里的淮河》专栏将陆续推出《人民治水 淮河印迹》系列专题宣传,本期带您走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红色治水工程——淮河入海水道工程。

历史上,淮河曾因黄河侵夺失去了入海通道,低洼的中下游地区水流不畅,稍遇暴雨便洪水泛滥,百姓苦不堪言,疏通尾闾成为流域人民期盼已久的梦想。世纪之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项横亘在苏北大地上的宏伟工程结束了淮河800多年无独立入海通道的历史。百年期盼,一朝梦圆。今天带您走进淮河入海水道工程,一起了解淮河的入海之旅。

淮河入海水道工程是扩大淮河洪水出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战略性骨干工程,西起洪泽湖二河闸,与苏北灌溉总渠并行,东至扁担港入黄海,全长163.5公里。

1991年江淮发生大水,为治理水患,国务院召开治淮治太会议,作出《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确定建设治淮19项骨干工程。淮河入海水道作为进一步打通淮河洪水入海通道、根本解决淮河下游洪水威胁的一项关键工程,被列为治淮19项骨干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

1999年10月,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工程采用“开挖深泓,泓滩结合”方案和“高低分排,清污分流”布局,开挖南北两条行洪河道,修建防洪大堤。工程建设中,采用大规模机械化施工,实现了多项科技成果的突破,设计建造的亚洲最大水上立交工程——淮安水利枢纽工程,以其科技含量、独特造型荣获“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等多项大奖。2003年6月,淮河入海水道主体工程提前两年半完成,实现全线通水。

2003年7月4日,淮河入海水道主体工程刚刚完工6天就紧急启用,历经33天连续行洪,43.8亿立方米洪水东流入海,避免了洪泽湖周边滞洪区30万人大转移,发挥了巨大的效益。淮河入海水道建设还统筹了区域排涝、灌溉,泽被下游渠北地区150万亩耕地,提高了这一地区1170平方公里排涝标准,使上百万群众彻底告别了淹涝之苦。

2022年7月30日,总投资约438亿元的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开工建设。

计划在一期工程基础上,扩挖全线深槽,加高加固两岸堤防,扩建现有5座枢纽。工程建成后,将进一步扩大淮河下游洪水出路,提高洪泽湖调蓄能力,加快淮河中游洪水下泄、减轻防洪压力。

相信在不远的未来,淮河入海水道必将成为一条淮河流域的安全水道、江淮平原的生态绿道、苏北振兴的黄金航道,古老的淮河将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成为一条人水共生、生态优先、和谐发展的幸福之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链接:人民治水 淮河印迹——淮河入海水道工程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