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淮北地区遭遇持续干旱天气,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减少近六成,面对旱情,淮安二站作为江水北调第二梯级骨干泵站,已连续抗旱运行近200天,用坚守与担当守护了白马湖地区70万亩农田的排涝和渠北地区200万亩农田的灌溉及该地区工业、航运、城乡人民生活用水的任务,谱写了一曲"党建红"引领"水利蓝"的抗旱壮歌。
抗旱一线的坚守,离不开值班人员的默默付出。在高温酷暑中,泵站厂房内温度高达40℃以上,机组运行产生的噪音超过85分贝。值班人员每小时对设备进行一次全面巡检、记录运行数据,确保机组时刻处于最佳状态。党员同志带头实行"三班倒"工作制度,24小时不间断值守,在闷热潮湿的工作环境中,他们的工作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却始终坚守岗位。面对设备老化、运行时间长等挑战,党支部组织党员技术骨干成立"攻关小组",创新采用"预防性维护"模式,提前排查整改设备隐患,确保了机组零故障运行。老党员同志带着年轻技术员连续奋战,成功解决了机组运行中出现的相关问题隐患,先后处理了减载管道渗漏油、高压柜损坏仪表更换、雷达水位计更换等故障,保障了泵站高效稳定运行。这种"老带新、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在抗旱一线得到了生动体现。
"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淮安二站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将"三会一课"开到抗旱一线,把主题党日活动与技术攻关相结合,形成了"党建引领工程运行"的良性互动格局 。通过划分党员责任区,实施"党员包保责任制",将厂房的每个区域、运行的每个环节都落实到具体党员身上,建立"日巡查、周总结、月考核"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
截止目前,淮安二站累计运行近200天,抽水量突破18亿立方米,相当于大半个洪泽湖的蓄水量,为沿线农田提供了及时的"救命水"。通过精准调度和科学管理,有效保障了工业、农业、航运等方面的用水需求,充分发挥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如今,站在淮安二站的观景平台上,望着汩汩清水流向远方,沿线农田郁郁葱葱、生机勃勃。这背后,是党支部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体党员冲锋在前的见证,更是水利人"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精神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