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水情教育 > 工作动态
著名诗人走进70年历史的江苏省灌溉总渠管理处
2023-08-3016:26:54来源:江苏经济报作者:浏览:   字号:【

8月26日,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主办,江苏经济报社、江苏省灌溉总渠管理处、江苏省淮河入海水道工程管理处、江苏经济网联合举办的“守护江淮安澜 打造最美地标”——江苏省灌溉总渠管理处成立70周年著名诗人采风活动成功举行。来自南京、苏州、淮安等地的一批全国著名诗人,在江苏省灌溉总渠管理处的领导、专家陪同下,兴致勃勃地参观了经历多年建设后设施不断完善、功能和管水能力不断提升的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入海水道工程,见证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江苏省灌溉总渠管理处70年来在水利建设中取得的重大成就和起到的重大作用。诗人们激情洋溢,酝酿着一首首诗歌,讴歌水利人的艰苦奋斗精神、聪明智慧,治水后水环境的优美,人民群众享受用水的便利和碧水带来的幸福生活。

苏北灌溉总渠和淮河入海水道守护了江淮安澜

采风前,举行了活动启动仪式。受邀参会的著名诗人、作家、书画家,江苏省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省作协副主席、江苏省诗词协会副会长丁捷感慨地说:“看到这儿那么多种植了数十年的参天大树,如此磅礴的大河清流,太有感觉了。诗歌从来都是山水的儿女,诗人艾青把大堰河比作母亲,饱含着情愫。有山有水的地方最易产生灵感,这儿三水交汇,如果从空中看,河水纵横非常之美,这儿能让诗人产生激情滋润的诗作。”他同时代表江苏省作协,对诗人们走出书斋来到基层和火热的工作一线,表示了支持和赞赏,鼓励诗人们“让中年重新澎湃起来”。他说,省作协积极倡导文学走进基层、走向生活,组织了很多活动,作家和诗人越来越受到社会欢迎。对江苏省灌溉总渠管理处推出这次诗歌采风活动,他表示感谢和肯定。丁捷随后参观了淮安水利枢纽风景区,在淮河安澜展示馆、大运河水上立交、水泵广场久久驻留,他表示他一定会创作出作品,找机会再来。

在采风活动启动仪式上,江苏省灌溉总渠管理处党委书记、主任韩成银介绍,江苏省灌溉总渠管理处于1953年5成立,江苏省淮河入海水道工程管理处于2001年成立,两处合署办公,目前管理着37座水工建筑物,分布于淮安、盐城和扬州3个市8个县(区)境内。管理范围西自洪泽湖畔,东至黄海之滨,南至白马湖、宝应湖。东西距离长168公里,南北距离长约65公里。管理处主要担负着四项管理职能,一是苏北灌溉总渠和淮河入海水道“两条骨干河道”沿线枢纽工程的控制运用,淮河入海水道行业管理以及两条河道河长制相关工作;二是江水北调暨南水北调东线第二梯级淮安站、第三梯级淮阴站“两个梯级泵站”的调度与运行;三是白马湖、宝应湖“两个省管湖泊”的管理与保护;四是受省水利厅委托参与地方“河长制”和水利建设质量考核“两项制度考核”。

新世纪以来,2003年、2007年淮河流域两次发生流域性洪水,淮河入海水道排泄淮河洪水78亿立方米。 2020年7月下旬,淮河发生流域性较大洪水,灌溉总渠泄洪52亿立方米。2021年,台风“烟花”横贯我省,苏北历经数次强降雨,管理处自排或抽排白马湖涝水9.4 亿立方米、宝应湖涝水5.0亿立方米。2022年,淮安站抗旱抽水36.7亿立方米突破历史极值。所管工程充分发挥效益,保证了淮北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守护了江淮安澜。伴随着水利的改革与发展,管理处自成立以来取得了一项又一项荣誉。所管工程先后荣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中国水利优质工程大禹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金奖、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一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奖。淮安水利枢纽先后荣获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水情教育基地、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入选“新中国治淮60周年纪念邮票”,获评“江苏最美水地标”“江苏最美运河地标”。管理处曾先后被授予“全国防汛抗旱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绿色江苏建设突出贡献单位”“江苏省防汛抗洪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省级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单位”“全省水利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作为主办单位之一,江苏经济报社社长、总编辑吴剑飞表示,水利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启现代化新征程中,水利必须提升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对诗人们创作而言,苏北灌溉总渠的艰难建设和伟大成就是最好的素材。淮河是新中国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江苏人民为治淮作出了巨大贡献,先后开挖了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入海水道,目前正在实施入海水道二期工程,这是人类历史上的壮举,是人定胜天的杰作。最美不过水利人。江苏水利人用专业态度、科学思想、奉献精神在运维、在管理。他们最可爱,他们最值得讴歌、赞美。这次活动是大采风、大调研,期待诗人们捕捉到精彩的瞬间,采访到生动的故事,定格乍现灵感,化作优美诗行。

淮河入海水道大运河水上立交规模居亚洲之最

风和日丽,秋风送爽。淮安水利枢纽水波不扬,诗人们行进其中,感受到壮伟和宁静。

韩成银介绍,在淮安市南郊的这个淮安水利枢纽,是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入海水道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建有水(涵)闸、泵站、船闸、水电站等水利工程近30座。淮安水利枢纽水系复杂、工程林立、功能多样、效益显著,堪称水利工程实景博物馆,兼具泄洪、灌溉、调水、排涝、航运、发电等综合功能。长江之水经大运河实现南水北调,淮河洪水经洪泽湖调蓄后分泄入海,白马湖、宝应湖地区涝水经淮安站抽排入灌溉总渠,洪泽湖水源保障渠北地区灌溉和大运河航运,江河湖海在这里互联互通、互济互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利支撑保障。枢纽核心区工程密度世界罕见,其中,淮河入海水道大运河水上立交规模居亚洲之最,淮安抽水二站立式轴流泵转轮直径为全国之最。他的话令诗人们振奋不已,大家登上7层观光塔——安澜塔,看到东西向的淮河入海水道在南北向的大运河之下穿过,水与水各自流向规定的方向,大运河运输繁忙,河水在阳光下泛着美丽的光芒。一座悬索桥建在空中,连接两岸,大家走上悬索桥,可看到与淮河入海水道平行的苏北灌溉总渠也在不远处。

诗人们登上7层观光塔——安澜塔

著名诗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水利厅财务审计处一级调研员张古军,因工作原因多次来过省灌溉总渠管理处,亲睹这儿水利治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表示,灌溉总渠和入海水道管理处的成立,在江苏水利史上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既代表着江苏治水的伟大成就,更代表江苏人民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两个管理处的成立,几十年的艰苦奋斗,不仅有效解决了洪涝灾害、灌溉用水、航运补水等问题,还为江水北调、南水北调作出了重大贡献,江苏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苏北地区的经济振兴,有他们巨大的贡献,他们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了水利新的篇章。

规模宏伟的淮安水利枢纽

著名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淮安市作家协会主席龚正说:“淮安水网密布,老诗人赵恺比喻淮安是漂在水上的城市。我的比喻是,总渠是连接洪泽湖和黄海的‘金腰带’或‘水上高速公路’。”苏北灌溉总渠是一个浩大工程,是人们一锹锹挖出来的。他表示他要写好这部作品。在采风临近尾声时,他说他的诗歌题目是“问渠”,将是一首近百行诗歌。

著名诗人、中国检察文联会员、省作协会员、淮安市检察文联主席张建龙表示,走进了总渠管理处,走进了淮安水利枢纽,深切感受到七十年来,总渠人肩负重托、不辱使命,将人民的利益举在头顶。他们卧风沐雨、向危而行,践行科学水利,智慧水利的思想。

在高良涧闸看苏北灌溉总渠“渠首”

当天下午,诗人们驱车来到洪泽县境内的高良涧闸,这是168公里长的淮河入海通道——苏北灌溉总渠的第一座闸,建在距离洪泽湖仅200米处。在这里,诗人看到不远处的洪泽湖水波光粼粼,展示出温顺和美丽。

诗人们参观苏北灌溉总渠的第一座闸高良涧闸

千里淮河,入海为安。1951年,为彻底解决淮河水患,毛泽东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周恩来总理亲自制定了“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并力主开挖苏北灌溉总渠。80万治淮大军历时83个晴天,人工开挖出一条168公里的淮河入海通道——苏北灌溉总渠。从此在中原和苏北大地上,横行肆虐了700余年的淮河洪水,有了自己的入海通道。

随后,诗人又来到了二河新闸。

为扩大淮河洪水出路,1998年10月淮河入海水道动工兴建,工程采用了全机械化建设。淮河入海水道全长163.5公里,沿途分布着二河、淮安、淮阜、滨海、海口五大枢纽工程。这是一项跨世纪的工程,是新中国治淮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单项水利工程。2003年、2007年,淮河两次发生流域性洪水,工程全力行洪,发挥出巨大的工程效益。

著名诗人、资深媒体人、策划人杨久伟观后说:“七十年过去,西起洪泽湖畔高良涧闸,东至黄海之滨扁担港,绵延168公里、通江达海的每一个船闸,每一处地涵,每一座桥梁水站电站,及至每一方石头、每一寸土地,依然在传唱着曾经的传奇故事,流淌着总渠人自强不息的精神血脉。”

著名诗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省作协会员、苏州市吴中区政协原主席张建祥表示,水利人默默无闻的奉献深深感动了他。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应该大力宣传水利工作的重要性,大力宣传水利人的先进事迹,水利与大家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著名诗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省作协会员金立安表示,以大运河、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入海水道为代表构织的细密水网,就像血管在脉动。高良涧闸、二河新闸等建筑设施恢宏壮美,仿佛一颗颗绚烂的明珠镶嵌大地,让苏北水系开合自如、调节有序,彰显了苏北经济发展强大的青春活力。


】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