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日前发布通报,我处大运河立交水工程与水文化有机融合案例成功入选第三届全国水工程与水文化有机融合案例,被列为榜样,在全国水利系统通报学习。此次公布的全国水工程与水文化有机融合案例仅15例,荣誉来之不易。
近年来,我国水利事业蓬勃发展,涌现出一批富含水文化元素的精品水利工程,展现了治水兴水的人文关怀和文化魅力。为充分发挥典型水工程在水文化建设中的示范作用,2020年3月以来,水利部文明办开展了第三届水工程与水文化有机融合案例征集展示活动。全国共推荐报送案例51个,经初步审核、网上投票、专家评审、征求意见及部文明办审定后,对最终入选的15个案例进行通报,作为全国水利系统交流学习优秀案例进行展播。
淮河入海水道大运河立交位于入海水道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是淮河入海水道工程的第二级控制工程。淮河入海水道大运河立交地涵是亚洲同类工程规模最大且极具特色的上槽下洞的水上立交工程,其作用是满足入海水道泄洪和京杭运河通航,设计泄洪流量2270立方米每秒。立交上下游两座淮河安澜塔与淮安镇淮楼遥相呼应,巍巍壮观。工程建成以来,先后获得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中国水利优质工程大禹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金奖、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一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奖及“江苏最美水地标” 、“江苏最美运河地标”称号。管理处在管好、用好工程,充分发挥工程应有效益的同时,立足水工程,做大水文章,使淮河入海水道大运河立交工程成为了水利行业内外一个标志性的水利工程名片。淮河入海水道大运河立交工程是江苏治淮的一个典型代表,它充分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江苏在治淮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它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治淮工程的缩影,也是人水和谐的水利大公园,在生态文明建设、水情教育、水利科普、水文化传承与发展方面都有所成就,先后获得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国家水情教育基地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