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石广场 位于景区主入口大门里侧,由矗立柱石和蘑菇石斜铺广场组成。因江淮之水通过我处水利工程抽引调排可南下、可北上、可东去、可西行,柱石寓意江淮中流和中流砥柱之意。柱石形似“大拇指”或“1”,也寓意管理处的工作争创一流。
淮安水利枢纽总导览图
一、景区简介
淮安水利枢纽水利风景区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淮安南郊,京杭大运河、苏北灌溉总渠和淮河入海水道交汇处。景区面积约3.8平方公里,2004年7月被水利部批准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淮安水利枢纽景区的核心工程和主体景观,由4座大型电力抽水站、11座涵闸、4座船闸、5座水电站和1座变电站组成,常年发挥着泄洪、排涝、灌溉、南水北调、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景区拥有亚洲最大的水上立交地涵、最大的立式轴流抽水机组、集治淮历史与水利科普为一体的淮河安澜展示馆,以及纷繁复杂的工程调度运行系统,气势雄伟、种类繁多、功能齐全的水工建筑群堪称为一座水利工程博物馆。
“古运河畔安澜塔,淮河岸边镇淮楼,雪浪水阔映左右,曲廊绣塔掩其中。”淮安水利枢纽水利风景区以其气势雄伟的水利工程、风光旖旎的自然景色、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成为江淮大地一颗璀璨的明珠。
二、景点介绍
淮安水利枢纽水利风景区依托水工程、水文化、管理设施及环境绿化等,共有柱石广场、淮河水系模型、淮河安澜展示馆、水上立交及安澜塔、淮安二站、雪松大道、水泵文化广场、欲晓亭等工程及景点26处。
2.淮河水系模型 概化模拟淮河从桐柏山至洪泽湖,再由洪泽湖入江、入海。沿淮河水系模型分布着水上立交工程、淮河安澜展示馆及办公楼等工程区、展示区和管理区。
3.白鹭台 位于管理处办公区南岸护坡中心位置,采用张拉膜柔性结构结合水榭平台设计,对水上立交及安澜塔、办公楼的刚性建筑起到映称点缀,形似水波荡漾的总渠边飞起的白鹭。
4.淮河安澜展示馆 建成于2010年12月,概算投资998万元,分上下两层,展示陈列面积近2000平方米,分“历史淮河、今日淮河、未来淮河”三大主题,通过声、光、电等手段,展示淮河治理成就、传播淮河水利文化。是江苏最大的专业水利展馆,卧石馆名“淮河安澜”由书画家、江苏省国画院院长赵绪成题写。
5.小桐柏 模拟淮河源头桐柏山,运河边装有取水泵,山坡设有叠水,为淮河水系模型提供源水。
6.大运河水上立交及安澜塔 水上立交工程是淮河入海水道的第二级枢纽工程,上槽下洞结构,大运河方向为渡槽,槽宽80m,长125.7m;入海水道方向为涵洞,15孔,满足入海水道排泄淮河洪水和京杭大运河通航。工程上下游建有塔式建筑,两塔之间布置了连接上、下游交通的钢结构索桥,索桥总长197.7米,约可承受25吨的重量。塔名为安澜塔,寓意为祈盼淮河的安澜,人民的安居乐业。安澜双塔由中科院院士、教授,周恩来纪念馆设计大师齐康老先生构思设计,与纪念馆一脉相承、遥相呼应。水上立交是亚洲最大的水上立交,安澜塔是运河及淮安的标志性建筑。水上立交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封面选用,2010年入选治淮六十周年邮票,2009年4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亲临视察。2019年水上立交工程荣获“江苏最美水地标”“江苏最美运河地标”称号。
7.运东闸 建于1951年11月,7孔、泄洪700m3/s,与当时人工开挖的苏北灌溉总渠同时建设,拉开新中国治理淮河的序幕,工程于1952年7月完工,1960年加固后增为800m3/s。它是淮安水利枢纽新中国建设最早的水工建筑,见证了新中国治淮的历史,也见证了淮安水利枢纽的建设与发展。
8.淮扬公路旱闸 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淮安枢纽的组成部分,建成于2003年5月,2孔,主要功能是淮河入海水道行洪时通过吊放叠梁闸门挡洪,平时保证淮河入海水道漫水公路通行。
9.淮安抽水三站 1996年由世界银行贷款兴建,采用灯泡贯流式机组,为国内首台,正转可抽水北上,补充淮水不足;当淮水充裕时,可反向运转并网发电,两台机组设计流量60m3/s。于2013年底进行加固改造,目前泵站机组等主体工程已经完工。
10.沙庄引江闸 建成于1979年10月,4孔、钢丝网水泥闸门,设计流量180 m3/s,主要功能为淮安一站、二站引水。2013年7月工程拆除重建,6孔,设计流量180 m3/s,校核流量200 m3/s。
11.闸门文化广场 沙庄引江闸拆除重建时,为展示水闸闸门发展历史,宣传闸门知识,将70年代制作的钢丝网水泥闸门竖立进行主题展示。反映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困难和钢材紧张等百废待兴情况下水利人的治水决心和智慧。
12.雪松大道 70年代在京杭运河与灌溉总渠交汇处,相继建成淮安一站、淮安二站、运西分水闸等江水北调第二梯级水利工程,建设者们同时栽种绿化及水土保持的雪松,历经近50年的生长,高耸矗立道路两旁形成壮观的雪松大道。
13.运西分水闸 1977年兴建,3孔,设计排洪300 m3/s,装有10台套水轮发电机组,发电功率2000kw。2013年7月进行加固改造。
14.总渠迎宾馆接待中心 是淮安水利枢纽内部会务培训、外部来宾接待场所,共有住宿楼3幢、餐饮会议楼1幢、管理楼1幢,可安排90人规模的会务或参观接待。
15.淮安抽水一站 1972年开工兴建,是江水北调第二梯级最早建成的泵站,装有8台套水泵机组,设计流量89.6 m3/s,既可以抽引江水北送,也可以排除白马湖周边区域涝水,建成以来为保证淮北地区工农业生产发挥了巨大社会效益。
16.管理用房 建成于70年代淮安站建设时期,为工程运行管理提供了保障,历经多次维修改造基本保持原有结构及外观,曾作为淮河入海水道工程、淮安二站加固改造建设、职工宿舍等管理用房,见证了我处工程建设取得的成绩。
17.维修养护中心 2004年江苏水利进行管养分离工管体制改革,省水利厅批准我处成立“江苏省总渠水利枢纽工程维修养护中心”,主要承担工程维修养护任务,实行企业化运作。其后,管理处以维修养护中心为基础,相继成立了江苏省苏淮水利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江苏江海水利水电工程检测有限公司两个实体公司。
18.淮安站变电所 是淮安一站、二站、三站、四站及运西分水闸专用变电所,1972年建成以来,经过了五次的安装和改造过程。经2009年的第五次工程改造后的变电所现有110KV/35KV/6KV三圈变压器两台。变电所采用微机保护,并采用了现代化的微机监控系统。
19.淮安抽水二站 1975年1月动工兴建,1978年12月竣工。2010年12月进行加固改造,2012年12月通过试运行验收,2014年12月完工。装机2台套大型立式轴流泵,电机单机容量5000kW,水泵叶轮直径4.5m,单泵流量60m3/s,总流量120m3/s,为国内最大的轴流泵。与淮安抽水一站共同担负着白马湖地区70万亩农田的排涝,及渠北地区200万亩农田的灌溉用水和该地区工农业生活用水的任务。
20.职工教育基地 为全处职工提供知识培训、技能训练及食宿安排的场所,设有规范化的教室、操作室及教材器材室等。
21.活力运动场 建有篮球场、网球场及环形步道等,是职工运动健身和比赛场所。
22.欲晓亭 将原有室外废弃游泳池的淋浴房拆除,游泳池改造成景观水池后配套建成休憩凉亭,取名毛泽东主席1934年所作《清平乐•会昌》中“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寓指总渠这里风景独好!
23.水泵文化广场 2010年淮安二站加固改造拆除了2台水泵部件,作为国内最大直径的叶轮,为展示水泵结构、传播水利知识,建成以叶轮、定子、转子、导叶体等主要展示内容的水泵文化广场。
24.新河东闸 是南水北调淮安四站配套的控制性水工建筑,共3孔,设计流量150m3/s,采用平面钢闸门,卷扬式启闭机。
25.南水北调广场 与南水北调淮安四站同期建成,广场布置柱石,正面刻有毛体“南水北调”,背面结合现场意境刻有唐王勃《滕王阁序》古诗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广场还布置有景观柱灯、防腐木连廊。
26.南水北调淮安四站 2005年12月开工兴建,2008年9月完工试运行,选用4台叶轮直径为2.9m的全调节立式轴流泵机组,单机流量33.4m3/s,设计规模为100m3/s。与已建成的淮安一、二、三站共同组成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的第二个梯级。泵站厂房外观设计方正大气,是南水北调东线对外展示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