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情基地
淮安枢纽
淮安枢纽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水情教育 > 水情基地 > 淮安枢纽

    江苏安澜展示园(淮安水利枢纽)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周恩来故里——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南郊,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入海水道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总面积3.8平方公里。核心区建有水(涵)闸、泵站、船闸、水电站等水利工程近30座,工程密度世界罕见,堪称水利工程实景博物馆,其中淮河入海水道大运河立交规模居亚洲之最,淮安抽水二站立式轴流泵叶轮直径为全国之最;更有淮河安澜展示馆、泵站水闸文化广场、水立交运河文化广场等水情教育场馆设施,是水情教育的资源宝库。

    基地管理范围内水系交错、工程林立,功能多样、效益显著,底蕴深厚、生态优美,兼具泄洪、灌溉、调水、排涝、航运、发电等综合功能,长江之水经大运河实现南水北调,淮河洪水经洪泽湖调蓄后分泄入海,白马湖、宝应湖地区涝水经淮安站抽排入灌溉总渠,洪泽湖水源保障渠北地区灌溉和大运河航运,江河湖海在这里互联互通、互济互调。

    2020年9月,安澜展示园通过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创建现场复核。基地荣获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国家防汛防旱先进集体、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基地入选恩来干部学院党性教育基地、江苏最美水地标、江苏最美运河地标。

    近年来,安澜展示园以淮河安澜展示馆、淮河安澜塔为主体,通过水展馆与水工程、水环境、水文化的融合,面向大中小学生、机关干部、服务对象开展水情教育,增进公众对大型现代引调水工程、防洪灌溉工程的认识,提高公众的水资源、水生态与水文明的意识,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安澜展示园形象,塑造了现代水利的良好形象。

    1  基地基本情况

    安澜展示园水情教育基地范围内,有4座抽水站、11座涵闸、4座船闸、5座水电站和1座变电站等25座水工建筑物,是一座水利工程实体博览馆。

    安澜展示园水情教育展示场所共12个:(1)淮河安澜展示馆,通过声光电等手段,展示淮河的过去、现在及将来,娓娓讲述治淮的历史、淮河的变迁,很好的水文化科普场所。(2)淮河入海水道大运河立交工程,以大型涵闸工程为载体的水情教育实境场所。大运河立交地涵是亚洲同类工程规模最大且极具特色的上槽下洞的水上立交工程,上下游建有淮河安澜塔,寓意为祈盼淮河安澜,人民安居乐业。(3)南水北调东线第二梯级站——淮安抽水一、二、三、四站,泵型各具特色,各泵型设泵站抽水模型展示,泵站工程科普教育绝佳场所。(4)柱石广场,由矗立柱石和蘑菇石斜铺地组成。因江淮之水通过此处水利工程抽引调排在此可南下、可北上、可东去、可西行,柱石寓义江淮中流和中流砥柱之意。柱石形似“大拇指”或“1”,也寓意各项工作争创一流。(5)淮河微缩景观,通过概化模拟淮河从桐柏山至洪泽湖,再由洪泽湖入江、入海,实境展示淮河走向。(6)白鹭台,位于枢纽东区南岸护坡中心位置,采用张拉膜柔性结构与水榭平台结合设计,形似水波荡漾总渠边飞起的白鹭,是一亲水平台。(7)闸门文化广场,为展示水闸闸门发展历史,宣传闸门知识,将70年代制作的钢丝网水泥闸门竖立作主题展示。(8)水泵文化广场,为展示水泵结构、传播水利知识,建成以叶轮、定子、转子、导叶体等主要展示内容的水泵文化广场。(9)南水北调广场,与南水北调淮安四站同期建成,广场布置柱石,正面刻有毛体“南水北调”,背面结合现场意境刻有唐王勃《滕王阁序》古诗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10)欲晓亭,建有景观水池,配套休憩凉亭,取名毛泽东主席1934年所作《清平乐•会昌》中“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11)植物生态,基地内植被茂密,水网纵横,生态平衡。乔木、花灌木种类繁多,有雪松、龙柏、香樟、紫薇、樱花、棕榈、蜀桧、火棘、石楠、紫荆、金钟、丝兰、红花檵木、云南黄馨等80余种,均一一挂牌科普。(12)职工教育基地,为水利职工提供知识培训、技能训练的场所,设有规范化的教室、操作室及教材器材室等。

    2   基地开展水情教育活动情况

    水情教育基地多次接待了来自淮安市各大中小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河海大学、扬州大学等高校的师生学习实践。综合运用模型、实物、展板、多媒体演示系统、知识讲座及互动体验设施等,面向大众开展水情教育。根据区域水情特点,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依托江河湖泊、水利展馆、水利工程、水利风景区等各种涉水载体,持续开展具有特色的各类主题教育。开展进社区、进湖区活动,通过宣传展板、氢气球横幅、发放宣传单和现场咨询等方式,向群众介绍水知识和节水方法。多次开展了水情教育进校园活动,采取课堂教学、宣传视频解说、交流互动等方式,深入浅出地把“节约用水、点滴做起”的理念融入了校园,将节水护水爱水亲水的理念植根于同学心中。

    园内建有水利展览馆一座,通过声光电,展示淮河历史变迁,且具有很强的科普性和观赏性,便于公众参与互动。建有水文化广场两个,变废为宝,将拆除的旧泵站、涵闸设备通过实体展示科普。适时更新水利科普宣传册、画册、读本读物和宣传视频,通过微电影、宣传片、文学作品、画册多种形式,开展水情教育。充分运用电视、报刊、网站、微信公众号等传播平台,扩大基地教育活动辐射面。中央电视台、江苏电视公开报道安澜展示园,《中国水利报》先后两次介绍安澜展示园——淮安水利枢纽水文化及风景区建设管理情况。总渠管理处门户网站及时更新水情教育动态,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开辟专栏,进行水知识科普;开通微信公众号、抖音号“淮安水利枢纽”开展水情教育活动、推送水情知识。